那些年,那些书店 - 文体活动 - :: HIKING GROUP 新华锦首页(国际贸易)(金融投资)(老年颐养) ::
那些年,那些书店
发布时间:2013-02-05 14:52:00    内容来源:

■ 资金管理中心 苏晓红

看了一本《独立书店,你好》,收集了很多城市的文人写的对所在城市书店的回忆和念想。第一眼先翻翻目录,找到济南和青岛篇,有些失望,因为这些书店并不在我记忆中。我上学那会儿,最远去过一次英雄山文化市场,去的最多的还是最近的山水书店,开在每天从宿舍到开水房的必经之路,我珍藏的一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就是在那里买的,九几年那会儿,一大套书花掉我半个月的生活补助,那种既肉疼又痛快的感觉现在都还记忆犹新。更多是在地摊买书,学校的小树林、校门口的路边摊。书买回来,轻松的文学类常翻常看,可买可不看的严肃些的理论书,很多就束之高阁,偶尔写论文的时候查一下。

大概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我对书店没有太多难以割舍的情怀,倒是由书及书店,每每一本真心喜欢的书,自自然然就能记得买书的地点和书店的情形。小时候曾经在新华书店买到过一本《洋葱头历险记》,翻了很多很多遍,牢牢记着那家新华书店灰扑扑的灯光。高中曾在学校门口的小书店买了一本普及版的红楼梦,多年后回母校,连校门都今非昔比了,却依然记得那家书店曾经的位置,怅然如是。

青岛的书店,我一度去的最多是开在家附近的天天书店,别名day day book,新书很少,大多数是库存积压的旧书,基本都是3-4折,便宜得令人叹息,也有一套世界童话故事,巴掌大,图很清晰,字也很大,故事也经典,买了高高一摞,每天讲给儿子听。 在那里淘到过舒国治在《流浪集》里曾买到的一套辽宁出版社的新世界万有文库丛书,一本本薄薄的,定价不过三五块,打三四折,几乎才一块多,付钱的时候,厚厚一摞书不过十几块,淘金般的感觉。这家书店存活的时间不过两三年,后来书店大清仓的时候我没去,实在是去的次数太多,喜欢的几乎都买了。

这本《独立书店,你好》,毕竟是饱含了浓浓的文人情怀,笔下的书店有太浓太浓的装帧气息。也许对很多人来说,书已经成为精美的装饰,看书也已经成为一种行为艺术。我还是希望,书,不拘在哪里买,到底还是要去看的。